- 徐辰;欧春杉;顾小江;王溦娟;
空调室外机的流动及噪声特性与空调的舒适水平息息相关。通过实验手段对空调室外机非定常流动数据进行采集,并基于三分解法对室外机的时均场和脉动场进行了分析。实验分析表明:进气侧的时均速度场空间分布较均匀但速度较低,排气侧的时均速度较高且沿径向上分布不均匀;排气侧叶顶位置的气流扰动最强,是影响室外机气动噪声的关键因素;随机扰动分量是影响湍动能和湍流积分尺度的主要因素;相对于泰勒冻结假设方法,基于湍动能谱方法来求解得到的湍流积分尺度更加合理。
2025年03期 v.47;No.411 67-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姚志敏;张鹏;蔡灿;乐凯;王荣胜;刘佳龙;
基于稳定燃烧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混甲烷-空气在带钝体微燃烧器内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钝体结构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混合气体的吹熄极限和燃烧稳定性,并且微燃烧器内最高温度提升至2 097.65 K,相比直通道微燃烧器高5.60%。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反应放热量显著提高,热损失率则逐渐降低,表明高流速更有利于能量利用效率的提升;当量比的变化对点火位置影响较小。当量比升高时,带钝体燃烧室内的OH浓度逐渐降低,在当量比为1.0的条件下,甲烷燃烧的反应放热和热损失率达到峰值。
2025年03期 v.47;No.411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侯献军;余鸿;王友恒;管韦魏;
优化汽车冷却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缓解石油能源的供应压力。文中针对冷却系统的传热介质展开研究,将氧化石墨烯(GO)作为纳米添加剂,成功制备纳米冷却液。制备的GO纳米颗粒呈片状,粒径在1~2μm之间,厚度在0.6~4.2 nm之间。对比EGL5050冷却液,同温度下0.2%浓度下的GO纳米冷却液导热性能提升,最大为10.46%。建立整车热管理模型,并结合GO纳米冷却液理化参数在NEDC循环工况下对整车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气缸体到冷却液的传热路径上,GO纳米冷却液平均传热功率相比于EGL5050冷却液提升5.59%;冷却液到换热器传热路径上,GO纳米冷却液平均传热功率相比于EGL5050冷却液提升27.2%。在整车性能方面,使用GO纳米冷却液平均指示比油耗为229.3 g/(kW·h),与使用EGL5050相比降低0.48%,整车经济性得到提高。
2025年03期 v.47;No.411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赵鸣铭;辜志强;包汉伟;
为了提高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的容错能力,普遍采用对自动调压阀加入硬件冗余备份的方式应对失效情况的发生,为了实现高冗余安全,利用驻车调压阀的调压特性,对其调压方法进行优化,使驻车调压阀也作为一种制动冗余备份单元,以提高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的高冗余安全性能。通过在传统的固定占空比调压方法上的优化,提出基于逻辑门限控制的动态PWM耦合压力调节方法,经过Amesim和Simulink软件联合仿真和HIL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传统的定占空比调压方法无法满足驻车调压阀的调压性能要求,基于逻辑门限控制的动态PWM耦合压力调节方法可以在0.1 s内达到目标压力的75%,符合国标标准,能够提高面向高冗余安全的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的失效应对能力,提高其制动安全性。
2025年03期 v.47;No.411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周乐;喻厚宇;闫涛卫;
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的原地转向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原地转向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学的原地转向控制策略,采用分层式控制框架,在上层控制器中确定目标轮速及其上限值,下层控制器根据轮速偏差通过PID控制计算各轮所需的转矩,并根据路面类型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同时阐述了原地转向驾驶员模式和自动模式,并通过采集的横摆角速度信号估计车辆实际转动角度。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车辆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稳定原地转向,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控制效果。
2025年03期 v.47;No.411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杨乔洪;万小金;
为更好地兼顾自动化焊接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文中提出结合轮廓点云数据处理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焊缝特征点识别方法,可以稳健、准确地对焊缝类型分类和特征点识别,并实现复杂三维焊缝的精确跟踪。通过对二维轮廓点云进行局部加权回归平滑(LOESS滤波)与二次求导粗略定位坡口特征点,提取感兴趣区域(ROI)图片,然后使用YOLOv8目标检测模型实现类型快速分类和特征点精确提取,最后使用光滑样条算法拟合焊枪焊接路径,以完成焊缝准确跟踪和平稳焊接。针对由V型坡口焊缝和对接焊缝组合而成的复杂焊缝,实验结果表明,焊缝定位的平均误差分别可达0.141 mm、0.128 mm,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03期 v.47;No.411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