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土木工程

  • 高速磁浮列车-桥梁混合试验系统耦合作用的数值仿真分析

    宋珂欣;吴斌;王贞;

    高速磁浮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实时混合试验中由多振动台系统复现车桥耦合点处桥梁的振动,车辆试件与振动台、振动台与振动台之间存在的耦合作用以及各振动台时滞差异可能会对试验精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建立了混合试验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对该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辆试件与多振动台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对混合试验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随着振动台时滞差异的增大,试验的精度随之下降。

    2025年07期 v.47;No.41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模块化装配式钢梁柱边节点有限元分析

    张文浩;李勇;李涛;

    基于带有加劲肋和螺栓垫板连接的模块化装配式钢梁柱边节点单向加载实验和钢材标准拉伸试验,采用拟合的真实应力-塑性应变曲线,对节点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设置了不同参数的加劲肋和螺栓垫板连接,以探究对节点抗侧初始刚度,弹性和弹塑性层间角位移限值对应的抗侧承载力的影响,发现在一定参数组合下形成的局部超静定体系和双梁组合效应对梁上塑性铰转移机制有着明显的影响,可以较大地提高节点的抗侧能力。

    2025年07期 v.47;No.41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双排桩设计参数对双排桩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

    陈晓永;田亮;徐序;陈晨;夏元友;

    通过相似原理,在干砂层中进行了8组不同结构参数的双排桩支护悬臂基坑开挖模型试验,实时测量了开挖过程中模型桩的桩身应变、桩顶水平位移和主动土压力,探讨了桩的插入比(基坑坑底以下桩长/基坑深度)、排距、前后排桩刚度变化对双排桩受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Plaxis 3D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前后排桩的弯矩呈“S”型分布,前排桩弯矩大于后排桩,后排桩土压力大于前排桩;双排桩插入比λ在1.25~1.5,排距为4d(d为桩径)左右时支护效果较优;相较于后排桩刚度减小,前排桩刚度减小对双排桩桩顶位移与后排桩最大正弯矩影响更大,后排桩刚度减小0%~20%,可以提高双排桩的支护效率。

    2025年07期 v.47;No.415 14-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缓倾层状隧道围岩卸荷临界位移预测模型研究

    夏新兵;郭运华;李俊;李新平;

    通过量纲分析方法结合离散元数值分析技术,建立了缓倾层状岩体卸荷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形的临界值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影响临界位移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应力与层面的强度比、岩体破碎程度、岩层倾角及开挖跨度;层厚、层面内聚力、层间裂隙间距及地应力对围岩临界位移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区间,超出此区间则影响不显著,在选择大变形控制措施时,需要针对影响显著区间的参数设计应对方案。

    2025年07期 v.47;No.41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级配及压实参数对宕渣压实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张承志;吴海涛;郭运华;周俊;王彬;

    通过室内加载试验、击实试验、振动试验等试验,开展级配、压实遍数及振动功对宕渣料压实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间断级配的变形模量随粗颗粒降低及细颗粒增加而逐渐增加,但连续级配中最大粒径小于45%时,变形模量随着粗颗粒降低及细颗粒的增多而降低,通过击实试验和直剪试验进行了验证;加载遍数能够明显提升变形模量,且在7遍加载以后变形模量逐渐趋近稳定的最大值。

    2025年07期 v.47;No.415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交通科学与工程

  •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船舶推进电机弱磁控制研究

    安向洋;商蕾;陈辉;

    针对传统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在高速运行时存在的调速范围有限以及抗干扰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弱磁控制策略,以提高电机的动态特性和系统稳定性。该方法在传统弱磁控制理论基础上引入了自抗扰控制技术,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并补偿系统扰动,进一步增强电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PI控制方法,所提策略在高速弱磁区域有效改善了电机的转速响应特性,增强了系统运行稳定性,验证了控制方案在提升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性能的有效性。

    2025年07期 v.47;No.41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改进分支定价算法的多属性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吴声睿;郑澜波;唐昕;

    多属性车辆路径问题是车辆路径问题的扩展,提出了改进的分支定价算法来求解最优解。分支定价算法通过Dantzig-Wolfe分解,将模型重构为集合划分主问题和带有多属性的最短路径子问题。针对多属性的特性设计了快速生成初始解的局部最优贪心算法,并通过改进标签算法提高了对子问题的求解效率。对60组测试算例进行实验后,将小算例结果与利用CPLEX精确求解器求解的子问题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求解效率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算法的高效与有效性。

    2025年07期 v.47;No.415 45-5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抗滑碎石封层结构设计

    刘克;

    为优化抗滑碎石封层结构,基于14个月使用性能跟踪和病害模式分析,将构造深度和沥青膜厚度作为结构设计指标,构建了路表应变、集料撒布量、沥青洒布量等设计参数与设计指标的数量关系。研究表明,抗滑碎石封层的构造深度稳定于1.68~1.82 mm,其失效的主要模式为集料脱附、脱块、泛油和入渗;18.5万次、60.8万次累计当量轴次可使其磨耗100 g/m~2、400 g/m~2。法向轮载对设计指标影响甚微,但当旧路有裂缝时,温度荷载对沥青膜厚有一定影响。

    2025年07期 v.47;No.41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资源与环境工程

  • 推流与氧化沟两种流态AAO工艺小试与ASM模拟对比分析

    李响;姜应和;张子琦;

    以瓦池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可进行推流AAO和氧化沟AAO两种流态切换运行的小试系统,并构建了其ASM模型。利用小试稳定运行的出水污染物浓度平均值,率定得到了ASM模型参数;利用两种流态AAO稳定运行出水水质对参数率定后的ASM模型进行了验证。ASM模型对两种流态AAO的模拟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水量相对稳定时宜选用推流AAO工艺;在处理进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污水时,宜选用氧化沟AAO工艺。

    2025年07期 v.47;No.415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Q235B低碳钢在模拟流动北山地下水中的腐蚀及机理研究

    邱建圳;杨淼;

    通过模拟流动北山地下水溶液,研究了不同流速下Q235B低碳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低碳钢的腐蚀速率为46.2μm/a,而在转速达到900 r/min和1 200 r/min时,腐蚀速率显著增加,分别为373.6μm/a、349.6μm/a。随着转速的增加,低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先增加后减小,在900 r/min达到最大值18.27μA/cm~2。在模拟北山地下水中腐蚀产物主要为FeOOH、Fe_3O_4、Fe_2O_3。相比于静态条件下低碳钢表面更致密的腐蚀产物,流动条件下的腐蚀产物疏松多孔,无法有效阻挡腐蚀性离子的侵蚀,从而加速了低碳钢的腐蚀过程。

    2025年07期 v.47;No.415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微塑料对海绵铁去除四环素的影响研究

    徐舟影;何嘉烨;胡道伟;杨泽辉;冉治垚;黄圣云;邹建云;班宜辉;

    探究了海绵铁在单独及与MPs(PBAT/PP)共存时对盐酸四环素(TCH)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1g海绵铁对TCH的去除率达83%以上,中高温(35℃)和酸性至中性条件(pH为3~7)显著提升其性能;PBAT因竞争吸附及表面钝化抑制TCH去除(复合体系<73%),而PP影响较弱(>80%),高浓度下抗饱和能力增强。自由基猝灭试验表明SO_4~(·-)和·OH为降解主导物种(贡献率>70%),类芬顿反应为核心路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表明化学吸附为主,MPs通过调控海绵铁表面特性改变吸附机制。

    2025年07期 v.47;No.415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机电与信息工程

  • 基于高斯混合自编码器的车用空压机异响诊断方法

    刘志恩;陈磊;陈弯;

    为实现汽车空压机异响的快速诊断,文章对空压机异响机理进行全面分析,针对两大异响特征拍频声和静盘异常声进行详细阐述,并描述了可能发生的异响类型;考虑到空压机运转音频较少的现状,通过在半消声室搭建空压机运转台架,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音频信号采集,并基于已有的MIMII和IDMT数据集进行筛选对数据量进行扩充。在自编码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输入数据的维度特征,通过卷积、正则化以及改变卷积核数量对原有模型进行调整,并结合高斯混合算法,形成高斯混合自编码器模型,使用收集的空压机音频数据集进行训练,其检验的准确性均优于其他基线模型,异响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3%,检验结果可靠。

    2025年07期 v.47;No.415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车辆纵向控制中的人机共驾策略研究

    李勇;郭思婧;段继铭;裴晓飞;陈词;闫涛卫;

    在车辆纵向巡航控制中,根据驾驶员意图和车辆控制中的机器意图,提出了基于经验规则的人机共驾策略。基于经验规则的人机共驾策略通过驾驶员请求扭矩和机器请求扭矩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状态来进行扭矩输出。采用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对比了两策略在定速巡航下驾驶员驱动踏板驱动扭矩输入阶段的整车客观性能表现,并进行实车试验,从舒适性角度验证了人机共驾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经验规则的人机共驾策略能够满足车辆巡航控制过程中的舒适性要求。

    2025年07期 v.47;No.415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小波分解的双分支时空交通流预测

    唐宁;张清勇;杨治辉;吴细秀;夏慧雯;

    针对交通流预测中时空异质性建模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双分支时空预测模型。传统方法因未显式区分交通流的多尺度频率成分,导致高频噪声干扰与低频趋势建模不足。文中模型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将原始交通流数据解耦为低频趋势分量与高频周期分量,再利用双分支专用预测架构和可解释的融合机制重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整体预测的绝对误差较小,在高流量时段预测表现良好。此外,选取50号节点可视化预测结果,以验证模型对多尺度时空特征的解耦与建模能力。

    2025年07期 v.47;No.415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一种基于全控开关器件的柔性励磁系统

    张元栋;王瑞清;李光耀;柳炀;彭炜东;赵先元;

    为克服传统基于半控晶闸管的励磁系统响应慢、强励能力弱、体积大等诸多不足,作者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大功率全控开关器件的电力电子柔性励磁方案,该励磁系统前级多脉波移相并联PWM整流器通过多脉波励磁变压器连接电网,后级采用交错并联双向高频PWM直流变换器提供励磁电压,不仅能降低对电网的谐波污染、给电网提供无功支撑,还具有励磁响应快、调节精度高和系统体积小等优点,能够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分析验证表明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

    2025年07期 v.47;No.415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欢迎投稿、订阅《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正>《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双百方针”,以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重点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机电与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的科技研究人员。《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在国外发行到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朝鲜、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被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图书馆所收藏,作为源头刊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INSPE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文摘(RSC)、荷兰Elsevier(Scopus)”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

    2025年07期 v.47;No.415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机电与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1投稿约定1.1作者通过网络投稿,网址:www.whlgdxxb.com.cn。对初审符合要求的稿件,每篇收取150元审稿费后开始进行正式评审。1.2编辑部将按照规范化的审稿程序,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对来稿进行客观的评审,并根据审稿意见公平、公正地决定稿件的取舍。来自前沿课题并富于创见性的稿件,均会优先发表。1.3请勿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自收稿之日起2个月内,一般可以完成审稿程序。1.4稿件录用后向作者收取发表费,并赠送当期学报样本。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相应稿酬与印刷版稿酬一次性支付。

    2025年07期 v.47;No.415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